化橘紅來源于蕓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果實的外果皮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其未成熟果外果皮密被黃白色絨毛,習稱“毛橘紅”。其味辛,性溫。歸肺、脾經。能消痰,利氣,散寒,燥濕,寬中,散結。治風寒痰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惡心,吐水,胸痛脹悶。
食療藥膳:
一:將橘紅切片3克,用開水泡5分鐘即可飲用,反復泡3至5次直到無味為止,干咳無痰加蜂蜜或冰糖效果更好。
二:將橘紅切片約5克,煲豬肉、雞肉或骨頭湯等,其作用:祛塵、祛油膩、清腸胃、潤肺止咳。
三:將橘紅兩個切成碎片或打成粉末,放入玻璃瓶,再加入純蜜蜂500克,泡浸30天后,取一湯匙用溫開水沖稀后早晚飲用。其作用:嘔寒、潤肺、祛油膩、祛脂肪、開胃消食、排毒養顏
四:將橘紅切片3克至5克、冰糖50克、加雪梨一個切片和約1000ml水同煮10分鐘,當茶多次慢飲,有對咽喉炎、潤喉、潤肺的作用。
五:可加茶葉泡飲,長期飲服,作用:消油膩、消食健胃。
六:祖傳宮庭制化橘紅膏法
1、放兩大碗水煮切片.煮開即可.
2、在橘紅液里放入準備好的蜂蜜與冰糖若干,朋友們可自由選擇蜂蜜與冰糖的量.
3、文火一直煮成稠狀的膏即可裝碗或入瓶.
4、將橘紅膏放冰箱里儲存
七:二陳湯
藥物組成: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錢(各15g)、白茯苓三錢(9g)、甘草炙一錢半(4.5g)、 生姜七片、烏梅一個。
病癥分析:
濕痰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 阻于胸膈,氣機不暢,則感痞悶不舒;留注肌肉,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痰濁凌心,則為心悸。 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用法:加生姜7片,烏梅1個,水煎溫服.
八:橘紅生姜蜂蜜水
材料準備:橘紅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 制作流程:首先生姜加水煎煮,煎煮十五分鐘后取出。然后再加水煎煮,共煎液三次。 把取出的煎液合并以小火煎熬濃縮,稱稠粘狀態時加入蜂蜜,這時候煮沸即可。每日服3次,每次三湯匙。剩下的可以用瓶子轉起來備用。 功效作用:主治小兒風寒咳嗽
九:橘紅的蜜餞做法
做法:橘子洗凈,去表皮面皮一層。在側方用小刀劃出縫隙,用力壓榨擠出果核,保持表皮完整,放在一旁待用。 起鍋加入水,待水加熱后放入冰糖煮化,再把橘子放入鍋內煮。待熬煮至橘子香味出,汁水濃稠,撈出放涼至微干
十:杏仁化橘紅豬肺粥
[功 效] 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適應證] 哮喘屬于痰飲內盛者,癥見咳嗽,痰多,呼吸不順,甚則氣喘,喉中哮鳴,胸脯滿悶,脈滑等。
[組 成] 杏仁10克,化橘紅10克,豬肺90克,粳米60克。
[用 法] 制作將杏仁去皮尖,洗凈。豬肺洗凈,切塊,放人鍋內出水后,再用清水漂洗凈。將洗凈的粳米與杏仁、化橘紅、豬肺―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成稀粥,調味即可。隨量食用。
十一:蟲草化橘紅花燉鴨
[組 成] 水鴨肉250克,冬蟲夏草10克,大棗4個,化橘紅花5朵。
[用 法] 將冬蟲夏草,紅棗去核洗凈。水鴨活殺,去毛、腸臟,取鴨肉洗凈,斬塊。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燭鍋內,加開水適量,文火隔開水燭3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十二:化橘紅花粳米粥
[組 成] 化橘紅花5克,粳米50克。
[用 法] 制作化橘紅花水研濾過,取汁約100毫升,加入粳米,再加水350毫升左右,煮為稀粥,每日2次,溫熱服食。
[功 效] 下氣定喘,健脾消食。
[適應證] 可作為哮喘的輔助治療,特別是痰多氣急,食欲不振,腹脹不適的病人
性味
辛苦,溫。
1.《本草原始》:"味辛苦。"
2.《藥品化義》:"味辛帶苦,性溫。"
3.《本草匯》:"性熱。"
歸經
歸肺、脾經。
《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陽、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消痰,利氣,散寒,燥濕,寬中,散結。治風寒痰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惡心,吐水,胸痛脹悶。
1.《醫學啟源》:"理胸中、肺氣。"
2.《綱目》:"下氣消痰。"
3.《本草匯》:"能除寒發表。"
橘紅的作用:
1.化痰止咳、風寒咳嗽
化橘紅首要功效,無論寒咳或干咳,服用化橘紅均可見效,咳嗽分為熱咳和寒咳兩種:熱咳,是由肺熱造成的反復咳嗽,例如過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燒烤類等食品,表現為喉嚨干癢、干咳少痰或痰色黃質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現為咽癢咳頻,痰液稀薄如泡沫狀。
2.久咳、氣管炎、哮喘
中老年人長年久咳或哮喘服用化橘紅為首選。對久咳、哮喘者必須堅持服用并逐漸適應方可起效。一般建議使用2-3個月以上。
3.食積傷酒、化普理氣
抽煙喝酒人士之佳品,煙酒對肺胃肝及喉嚨損傷最大,同時居住在城市汽車及工業廢氣居多,長久吸入過量后容易導致習慣性呼吸道感染發炎。常服用化橘紅便能減輕酒精及廢氣對這些人體器官的損害。經常飯局應酬等人士應常服用化橘紅,化橘紅對腸胃的消滯有良好功效,飯后服用可令緩解胃中消化壓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中藥配伍
1、燥濕化痰本品氣香味苦,性偏溫燥,有較強的燥濕化痰之功,故常用于咳喘痰多、胸膈痞悶等證。凡寒痰、濕痰所致咳喘痰多,胸膈痞悶者,可與半夏、蘇子、杏仁、川貝等相伍,以增化痰平喘止咳之力;若咳嗽痰多,口渴咽干者,則宜與瓜蔞、知母、款冬花等同用,以增潤肺化痰止咳之效。
2、理氣消食本品味苦而辛,有理氣寬中,消食化滯之功,故常用于食積嘔吐、噯氣呃逆、脘腹脹痛等證。凡食積不化,腹脹嘔逆者,可與山楂、神曲、枳殼等相伍,以消食化滯;若婦女妊娠嘔惡,口淡乏味者,宜與白術、蘇葉、生姜等同用,以健脾和胃止嘔;若噎膈反胃,飲食不下者,須與郁金、砂仁等相伍,以理氣寬胃快膈。
炮制
橘紅:揀去雜質,刷凈,用時折碎。
鹽橘紅:取凈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使其吸收,晾干。(每橘紅100斤,用食鹽2斤,溫開水適量化開澄清)
蜜橘紅:將橘紅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加入蜂蜜拌勻,再炒至略帶焦黃色,取出,晾干。(每橘紅100斤,用蜂蜜25斤)
附方:
1、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證奇方》)
2、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憨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上細銼,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局方》二陳湯)
3、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揚飲之,甚良。(《談野翁試驗方》)
4、治風痰麻木:橘紅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爛去滓,再煮至一碗。頓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5、治產后脾氣不利,小便不通:橘紅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
6、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陳皮(湯浸去白,日干,面炒黃)為末,麝香研,酒調下二錢。(《圣惠方》橘香散)
7、小兒吐瀉:丁香、橘紅等分,煉蜜丸黃豆大。米湯化下。(劉氏《小兒方》)
8、定嗽化痰: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共為細末,蒸餅丸綠豆大。時時干咽數丸,佳。(《瀕湖醫案》)
藥理作用
橘紅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橘紅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癥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于橘紅含有生理活性物質柚皮苷,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化橘紅有效成分檸檬烯有顯著祛痰止咳作用。
2.抗氧化作用
化橘紅水提取液有抑制小鼠肝臟(在體和離體)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氧自由基,減輕經O2-誘導的透明質酸解聚作用。
3.抗炎作用
柚皮苷腹腔注射可減輕小鼠甲醛性足跖腫脹。柚皮苷靜脈注射可抑制微血管增滲素引起的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
4.其他作用
化橘紅所含黃酮類具有與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懸浮的穩定性及增快血流等。芳樟醇口服可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
化學成分
柚的外層果皮含揮發油,如檸檬醛(citral),櫳牛兒醇(geraniol),芳樟醇(linalool),檸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蓽澄茄烯(cadinene),二戊烯(dipentene)等。又含黃酮類,如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枳屬苷(poncirin),福橘素(tangeretin),川陳皮素(nobiletin)等。還含水蘇堿(stachydrine),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橙皮柚內酯(aurapten)及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無機元素鈣、磷、鐵等。